5月13日,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的《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今天正式公布,聚焦“五育”融合、学校主导、家庭育人、社会参与、组织保障,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环境建设,关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和优化,以精准支持赋能学生健康成长,以成效评价撬动工作提质增效,系统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北京模式”。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将体质健康、近视、肥胖、脊柱侧弯和心理健康等学生健康数据作为评价中小学办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李奕指出:“北京市建立了年度的覆盖全员的监测体系。看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到底见效没见效,近视率降没降下来,小胖墩、脊柱侧弯的发病率是不是有变化了,孩子的心理焦虑是不是有效缓解了,拿这些数字来验证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真正见效,身心健康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突出全员美育实践,深化劳动教育“一校一清单”制度,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渠道服务供给。
市教委表示,强化五育融合,重点是使学生自身强,让每一“育”都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拥有未来成长需要的强健体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能够从容面对未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